av在线亚洲天堂|无遮挡成人性视频|激情激情激情黄色|超碰人人射人人射|色琪琪五月色眯眯|亚洲公交中文字幕校园人妻91|少妇自慰www久久|欧洲精品黄色视频|欧日美高清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噜噜

  • 首頁
  • 成果登記
  • 優(yōu)選資源
  • 精準對接
  • 成果轉化
  • 合作專欄
  • 數據排行
  • 政策動態(tài)
  • 國家科技成果網 首頁 政策 部門 查看內容

    公安部科學技術獎勵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做好公安科技獎勵工作,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實施科技強警戰(zhàn)略,促進公安工作發(fā)展,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和《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勵管理辦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公安部設立公安部科學技術獎,授予在公安科學技術發(fā)明和促進公安科學技術進步等方面作出創(chuàng)造性突出貢獻的單位或者個人。
    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fā)項目中僅從事組織管理和輔助服務的工作人員,以及任務下達單位的人員,不得作為公安部科學技術獎的候選人。
    第三條 公安部科學技術獎分為一、二、三等獎三個等級,每年評審一次,獲獎項目總數不超過40項。
    第四條 公安部科學技術獎的申報、推薦、評審、授獎,實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不受任何單位或者個人的非法干涉。
    第五條 公安部設立公安部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評委會),評委會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
    公安部科技局負責公安部科學技術獎勵的組織管理工作。
    第六條 公安部科學技術獎的獎勵經費由公安部科學事業(yè)費和公安事業(yè)費列支。
    第二章 獎勵范圍和評審標準
    第七條 公安部科學技術獎的獎勵范圍是指僅用于公安工作,在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保護公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政治穩(wěn)定和治安秩序,處置突發(fā)事件和災害事故中取得顯著效益的專用項目。
    前款中的專用項目是指用于公安工作,并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批準的公安專業(yè)(學科)評審范圍中的項目。
    第八條 公安部科學技術獎分為:技術開發(fā)和成果轉化類、技術基礎類、技術發(fā)明類。
    第九條 “技術開發(fā)和成果轉化類”中“技術開發(fā)”是指在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fā)活動中完成具有重大實用價值的產品、技術、工藝、材料、設計和生物品種的項目;“成果轉化”是指在應用推廣已有的研究成果或者轉化過程中采用新技術,取得顯著社會效益或者經濟效益的項目。
    第十條 “技術基礎類”是指在標準、計量、科技信息、科技檔案等公安科學技術基礎性工作中取得重大成果并得到推廣應用的項目。
    第十一條 “技術發(fā)明類”是指應用科學技術知識作出產品、工藝、材料及其系統(tǒng)等重大發(fā)明的項目。
    前款中的產品包括專用儀器、設備、器械、工具、零部件以及生物新品種等;工藝包括各種技術方法;材料包括用各種技術方法獲得的新物質等;系統(tǒng)是指產品、工藝、材料的技術綜合。
    技術發(fā)明不包括僅依賴個人經驗和技能、技巧又不能重復實現的技術。
    第十二條 申報、推薦公安部科學技術獎中的技術開發(fā)和成果轉化類與技術基礎類的項目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技術創(chuàng)新性突出,即在技術上有重要創(chuàng)新,特別是在高新技術領域進行自主創(chuàng)新,形成了主導技術和產品,或者應用高新技術對傳統(tǒng)技術和產品進行改造,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增加行業(yè)的技術含量;技術難度較大,解決了行業(yè)發(fā)展中的熱點、難點和關鍵問題;總體技術水平和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行業(yè)領先水平。
    (二)社會效益或者經濟效益顯著,即所開發(fā)的項目經過一年以上較大規(guī)模的實施應用,產生了重大的社會效益或者經濟效益,為經濟建設、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以及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作出了重大貢獻。
    (三)推動公安科技進步作用明顯,即項目的轉化程度高,具有較強的示范、帶動和推廣作用,提高了行業(yè)的整體技術水平、競爭能力和系統(tǒng)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了產品結構的調整、優(yōu)化、升級及更新?lián)Q代,對行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重大作用。
    第十三條 申報、推薦公安部科學技術獎中的技術發(fā)明類的項目,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前人尚未發(fā)明或者尚未公開,即該項技術發(fā)明為國內外首創(chuàng),或者雖然國內外已有但主要技術內容尚未在國內外各種公開出版物、媒體及各種公眾信息渠道上發(fā)表或者公開,也未曾公開使用。
    (二)具有先進性和創(chuàng)造性,即該項目技術發(fā)明與國內外已有同類技術相比較,其技術思路有創(chuàng)新,技術上有實質性的特點和顯著的進步,主要性能(性狀)、技術經濟指標、科學技術水平及其促進科學技術進步的作用和意義等方面綜合優(yōu)于同類技術。
    (三)經實施,創(chuàng)造顯著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即該項技術發(fā)明成熟,并實施應用一年以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絕密項目須由公安部主管業(yè)務部門提供具備上述三項條件的證明材料。
    第十四條 公安部科學技術獎中技術開發(fā)和成果轉化類項目的評獎標準如下:
    (一)在技術上有重大創(chuàng)新,技術難度大,總體技術水平和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成果轉化程度高,創(chuàng)造了重大的社會效益(如在破獲重大疑難案件中發(fā)揮了作用,或解決了公安工作中長期未解決的難題,或在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處置突發(fā)事件和災害事故中有特別顯著作用的)或者經濟效益,對推動公安科學技術進步有重大意義的,可以評為一等獎。
    (二)在技術上有較大創(chuàng)新,技術難度較大,總體技術水平和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并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成果轉化程度較高,創(chuàng)造了顯著的社會效益或者經濟效益,對推動公安科學技術進步有較大意義的,可評為二等獎。
    (三)在技術上有一定創(chuàng)新,并有一定技術難度,總體技術水平和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成果轉化程度較好,創(chuàng)造了比較顯著的社會效益或者經濟效益,對推動公安科學技術進步有一定意義的,可評為三等獎。
    第十五條 公安部科學技術獎中技術基礎類項目的評獎標準如下:
    (一)在技術上有重大創(chuàng)新,技術難度大,總體技術水平和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并得到廣泛應用,取得了重大的社會效益,對公安科技發(fā)展和進步有重大意義的,可以評為一等獎。
    (二)在技術上有較大創(chuàng)新,技術難度較大,總體技術水平、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并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在較大范圍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對公安科技發(fā)展和進步有較大意義的,可以評為二等獎。
    (三)在技術上有一定創(chuàng)新,并有一定技術難度,總體技術水平和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在一定范圍應用,取得了比較顯著的社會效益,對公安科技發(fā)展和進步有一定意義的,可以評為三等獎。
    第十六條 公安部科學技術獎中技術發(fā)明類項目的評獎標準如下:
    (一)國內外首創(chuàng),技術思路獨特,技術上有重大創(chuàng)新,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了同類技術的領先水平,推動了相關領域的技術進步,已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如運用該技術破獲了重大疑難案件,或解決了公安業(yè)務技術手段中長期未解決的難題,或在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處置突發(fā)事件和災害事故中有突出作用的)或者經濟效益,可以評為一等獎。
    (二)國內外首創(chuàng),技術思路新穎,技術上有較大創(chuàng)新,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了同類技術的先進水平,推動了本領域的技術進步,已產生了比較顯著的社會效益或者經濟效益,可以評為二等獎。
    (三)國內外首創(chuàng),技術思路比較新穎,技術上有所創(chuàng)新,技術經濟指標接近同類技術的先進水平,推動了本領域的技術進步,已產生了一定的社會效益或者經濟效益,可以評為三等獎。
    第三章 候選人和候選單位
    第十七條 公安部科學技術獎候選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在設計項目的總體技術方案中作出重要貢獻的;
    (二)在關鍵技術和疑難問題的解決中作出重大技術創(chuàng)新的;
    (三)在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過程中作出創(chuàng)造性貢獻的;
    (四)在高技術產業(yè)化方面作出重要貢獻的;
    (五)在技術發(fā)明項目中獨立完成部分或者全部創(chuàng)造性技術內容的。
    第十八條 公安部科學技術獎的候選單位應當是在項目研制、開發(fā)、投產、應用和推廣過程中提供技術、設備和人員等條件,對項目的完成起到組織、管理和協(xié)調作用的單位。
    第十九條 公安部科學技術獎單項候選人數和候選單位數實行限額。
    技術開發(fā)和成果轉化類、技術基礎類每個一等獎項目的候選人數不超過15人,候選單位數不超過7個;每個二等獎項目的候選人數不超過9人,候選單位數不超過5個;每個三等獎項目的候選人數不超過5人,候選單位數不超過3個。
    技術發(fā)明類每個項目候選人數一般不超過6人,超過規(guī)定的,推薦單位應當在推薦書中提出充分理由,并報評委會辦公室批準。
    第四章 評審機構
    第二十條 評委會由21至25名委員組成。主任委員由公安部主管科技的部領導擔任,副主任委員1至2名,常務副主任委員由公安部科技局局長擔任,委員由各有關單位和部門分管技術的領導和專家組成。委員人選由公安部科技局商有關單位和部門提出,報公安部批準。委員在任期內如需變動,由公安部科技局同有關單位協(xié)商提出調整方案,報評委會正、副主任委員批準;正、副主任委員在任期內如需變動,報公安部批準。
    評委會委員實行聘任制,每屆任期3年。
    第二十一條 評委會的主要職責是:
    (一)聘請有關專家組成公安部科學技術獎各專業(yè)評審組,并指導其工作;
    (二)評審各專業(yè)評審組推薦的一、二等獎項目;
    (三)審定各專業(yè)評審組評審的三等獎項目;
    (四)為完善公安科學技術獎勵工作提供意見和建議;
    (五)研究、解決公安科學技術獎評審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
    第二十二條 評委會根據需要設置法庭科學、火災科學與消防工程、行動技術、道路交通管理技術、警用信息通信及信息安全技術、安全防范及警用裝備技術(含制證技術)等專業(yè)評審組。
    第二十三條 各專業(yè)評審組設組長1人、副組長1至2人、委員若干人、秘書1人。專業(yè)評審組委員實行資格聘任制,其資格由公安部科技局認定。
    評委會辦公室根據當年獎項推薦的具體情況,從具備資格的專家中聘請專業(yè)評審組委員,報評委會批準。
    第二十四條 專業(yè)評審組的主要職責是:
    (一)負責一、二等獎項目的初審并向評委會推薦;
    (二)負責三等獎項目的評審并報評委會審定;
    (三)協(xié)助評委會對評審工作中出現的有關問題進行處理;
    (四)為完善公安部科學技術獎勵工作提供意見和建議。
    第二十五條 評委會和專業(yè)評審組委員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一)具有較高的學術、技術水平和較豐富的實踐經驗,熟悉本學科、本專業(yè)領域國內外科學技術發(fā)展動態(tài),有較強的綜合判斷能力,具有高級技術職稱或者相關職務;
    (二)認真負責,辦事公正,具有良好的科學、職業(yè)道德;
    (三)身體健康,年齡不超過65周歲。
    第二十六條 評委會根據需要,可以臨時成立專門評審小組,負責特定項目的評審。特定項目由公安部有關業(yè)務部門提出,經公安部領導批準。專門評審小組由評委會主任、副主任及部分委員7至9人組成,評審程序與評委會評審程序相同,評審結果報評委會審定。
    第二十七條 評委會及其專業(yè)評審組的評審委員和相關的工作人員應當對參評項目的技術內容及評審情況嚴格保守秘密。
    第五章 申報與推薦
    第二十八條 凡符合本辦法第七條規(guī)定的單位或者個人均可申報公安部科學技術獎。
    第二十九條 國務院各組成部門和直屬機構所屬的項目完成單位和人員向本部門、直屬機構申報;公安部有關局、直屬研究所、院校所屬的項目完成單位和人員向本單位申報;其他項目完成單位和人員向本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公安廳、局申報。
    第三十條 項目完成人或者完成單位申報公安部科學技術獎時,應當填寫統(tǒng)一格式的申報推薦書,并提供真實、可靠的技術資料和評價證明材料。
    前款中的技術資料是指研究報告或實驗報告;評價證明材料是指鑒定證書或驗收報告、測試報告或應用報告、查新報告等。其中,鑒定證書或驗收報告須頒發(fā)一年以上,標準項目須實施一年以上。
    第三十一條 公安部科學技術獎實行限額推薦,各推薦單位在公安部科學技術獎勵主管部門當年下達的限額內進行推薦。
    第三十二條 國務院各組成部門和直屬機構,公安部所屬單位,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公安廳、局為公安部科學技術獎的推薦單位。
    第三十三條 推薦單位應當負責對申報材料進行初審,初審內容如下:
    (一)申報項目是否符合本辦法所規(guī)定的獎勵范圍;
    (二)技術資料、評價證明材料是否齊全;
    (三)驗收或鑒定是否超過一年以上,標準項目是否實施一年以上;
    (四)申報推薦書的各項內容填寫是否準確。
    經審查合格的申報推薦書,推薦單位應填寫推薦意見,寫明推薦理由和等級,加蓋單位公章后,報送評委會辦公室。
    第三十四條 凡存在知識產權以及有關項目完成人、完成單位等方面爭議的,在爭議未解決前不得推薦參加公安部科學技術獎評審。
    第三十五條 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必須取得有關許可證,且直接關系到公民人身和社會安全、公共利益的項目,在未獲得主管行政機關批準之前不得推薦參加公安部科學技術獎評審。
    第六章 評審
    第三十六條 評委會辦公室負責對推薦材料進行形式審查,對不符合規(guī)定的推薦材料,要求推薦單位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補正,逾期不補正或者經補正仍不符合要求的,退回推薦材料。經形式審查合格的推薦項目,按專業(yè)提交相應專業(yè)評審組進行評審。
    第三十七條 評委會及其各專業(yè)評審組的評審會議應當有三分之二以上多數(含三分之二)委員參加,會議表決結果有效。
    第三十八條 各專業(yè)評審組對推薦的一、二等獎項目進行初評,對推薦的三等獎項目進行評審。評審組認為必要時,可以要求候選項目完成單位派1至2名代表到會答辯。評審組以記名投票方式表決產生評審結果,其中,初評的一、二等獎項目應當由到會委員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數通過,評審的三等獎項目應當由到會委員的二分之一以上多數通過。
    第三十九條 各專業(yè)評審組評審完畢,應當將初評的一、二等獎項目提交評委會評審,將評出的三等獎項目提交評委會審定。
    第四十條 評委會對各專業(yè)評審組初評的一、二等獎項目進行評審。評委會認為必要時,可以要求候選項目完成單位派1至2名代表到會答辯。評委會以記名投票方式表決產生評審結果,其中,一等獎項目應當由到會委員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數通過,二等獎項目應當由到會委員的二分之一以上多數通過。
    評委會對各專業(yè)評審組評出的三等獎項目進行審定。
    第四十一條 各專業(yè)評審組及評委會實行限額評審,即獲獎數不超過參評數的三分之二,二等獎數不超過獲獎數的三分之一,一等獎數不超過二等獎數的三分之一。
    第四十二條 公安部科學技術獎評審實行回避制度,被推薦為公安部科學技術獎的候選人不得作為評審委員參加當年的評審工作。
    第四十三條 評委會評審工作結束后,應將評審結果以評委會通知的形式在適當范圍內公布。
    第七章 異議及處理
    第四十四條 公安部科學技術獎的評審工作實行異議制度。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對公安部科學技術獎候選人、候選單位及其項目持有異議的,應當在評審結果公布之日起30日內向評委會辦公室提出;無正當理由逾期提出的,不予受理。
    第四十五條 提出異議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提供書面異議材料,并提供必要的證明文件。提出異議的單位、個人應當表明真實身份。個人提出異議的,應當在異議材料上簽署真實姓名;單位提出異議的,應當加蓋單位公章。
    第四十六條 異議分為實質性異議和非實質性異議。凡對涉及項目的創(chuàng)新性、先進性、實用性以及申報推薦書填寫的真實性所提出的異議為實質性異議;對候選人、候選單位及其排序的異議,為非實質性異議。
    候選人、候選單位對自己完成項目的評審等級的意見,不屬于異議范圍。
    第四十七條 評委會辦公室應當在收到異議后10日內進行審查,對符合本辦法第四十五條和第四十六條規(guī)定并能提供充分證明的,應當受理;對不符合規(guī)定的異議,不予受理,并以書面形式告知異議提出單位或者個人。
    第四十八條 實質性異議由評委會辦公室負責協(xié)調,由有關推薦單位協(xié)助。涉及異議的任何一方應當積極配合,不得推諉和延誤。推薦單位接到異議通知后,應當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核實異議材料,并將調查、核實的情況報送評委會辦公室審核。必要時,評委會辦公室可以組織專家進行調查,提出處理意見。
    非實質性異議由推薦單位負責協(xié)調,提出初步處理意見報送評委會辦公室審核。涉及跨部門的異議處理,由評委會辦公室負責協(xié)調,相關推薦單位協(xié)助,其處理程序參照前款規(guī)定辦理。
    推薦單位在規(guī)定時間內未提出調查、核實報告和協(xié)調處理意見的,取消本年度獲獎資格。
    第四十九條 評委會辦公室應當將異議核實情況及處理意見報評委會決定。
    第五十條 異議應當在兩個月內處理完畢,并將結果通知有關當事人。
    第八章 授獎
    第五十一條 評委會應當在異議處理期限屆滿后,將獲獎項目、人選及等級報公安部批準。對經公安部批準的獲獎項目和人員予以授獎。
    第五十二條 公安部科學技術獎由公安部頒發(fā)證書和獎金。獎金數額分別為:一等獎5萬元,二等獎3萬元,三等獎1萬元。
    第九章 罰則
    第五十三條 剽竊、侵犯他人科學技術成果的,或者以其他不正當手段騙取公安部科學技術獎的,由公安部撤銷獎勵,追回獎金。
    第五十四條 推薦單位或者個人弄虛作假,協(xié)助他人騙取公安部科學技術獎的,由公安部通報批評;情節(jié)嚴重的,暫?;蛘呷∠渫扑]資格;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評委會辦公室建議有關部門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五條 參與公安部科學技術獎評審活動和有關工作的人員在評審活動中弄虛作假、徇私舞弊的,由評委會辦公室建議有關部門給予行政處分。
    第十章 附則
    第五十六條 公安部科學技術獎的經費管理,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第五十七條 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公安廳、局,公安部有關局、直屬研究所、院校不再設立廳、局級公安科學技術獎。
    第五十八條 本辦法自發(fā)布之日起施行?!豆膊靠茖W技術進步獎勵辦法》《關于設立廳局級公安科學技術進步獎的若干規(guī)定(試行)》和《公安部科學技術進步獎勵辦法實施細則(試行)》同時廢止。
    WeChat 微信公眾號
    WeChat
    Hotline 服務熱線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