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統(tǒng)計分析 >> 地方成果統(tǒng)計區(qū)
2015年沈陽市科技成果綜合統(tǒng)計分析報告
2015年度沈陽市科技成果登記共200項,根據國家科技部成果統(tǒng)計分析的模式,結合沈陽市的具體情況,對2015年度登記的科技成果情況做了如下分析。通過對各類科研成果相關數據的分析,可為我市科技管理和科技成果的推廣轉化提供有力支撐,為領導決策服務。
一、成果基本情況
在登記的200項科技成果中,獨立科研機構完成28項約占14%,大專院校完成53項約占27%,企業(yè)完成68項約占33%,醫(yī)療機構完成34項約占17%,其他完成17項約占9%。數據表明,企業(yè)完成成果數量位列第一。
在登記的200項科技成果中,鑒定項目數74項,驗收項目數98項,行業(yè)準入數6項,評估項目數19項,結題項目數3項。數據表明,成果評價方式大多采取驗收項目評價方式,與去年的成果評價方式大多采用鑒定評價方式不同。
2015年登記的200項科技成果中知識產權數共計348項,其中發(fā)明專利210項,實用新型專利118項,外觀設計專利5項,軟件著作權15項,其他0項。已授權專利數共計215項,其中企業(yè)127項,獨立科研機構18項,大專院校59項,醫(yī)療機構6項,其它5項。與去年數據對比分析,今年的知識產權數與去年相比有所下降,與今年的成果登記數量比去年數量減少有一定關系。
二、成果類別
今年登記的200項科技成果中,應用技術成果157項,占成果總數的78%;基礎理論成果16項,占成果總數的8%;軟科學成果27項,占成果總數的14%。
三、課題來源
今年登記的200項科技成果中,國家計劃項目2項;部門計劃23項;地方計劃80項;地方基金8項;部門基金4項;自選53項;橫向委托5項;其他來源6項。上述數據顯示,沈陽市的科技成果來源呈現多樣化。
四、項目投資
據統(tǒng)計,2015年登記成果的經費實際投入額為259976萬元,大專院校投入75163萬元,企業(yè)投入144551萬元,獨立科研機構投入為6894萬元,醫(yī)療機構投入5522萬元,其他投入27846萬元。其中企業(yè)經費投入較大,獨立科研機構及醫(yī)療機構等單位經費投入較少。
五、成果完成人員情況
1、文化程度:按完成人員文化程度統(tǒng)計:博士研究生432人,碩士研究生773人,大學本科生761人,大專70人,中專6人,其他學歷4人。上述數據顯示,成果完成人員學歷普遍較高。
2、技術職稱構成:按科技成果完成人員職稱統(tǒng)計,院士3人,正高493人,副高542人,中級697人,初級163人,其他148人。數據顯示,科技成果完成人員職稱梯隊合理。
3、年齡結構:按科技成果完成人員年齡統(tǒng)計,35歲以下為694人,36-45歲為745人,46-55歲為487人,56-65歲為102人,65歲以上為14人。數據表明,中青年科技人員是科技成果創(chuàng)造的主體,而35歲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員逐步成為科技創(chuàng)新的骨干力量。
六、成果所處階段
在登記的157項應用技術成果中,處于初期階段的成果9項約占6%,中期階段的成果39項約占25%,成熟應用階段的成果109項約占69%,從統(tǒng)計數據看,大多數項目都已處在成熟應用階段。
七、成果應用情況
在登記的157項應用技術成果中,產業(yè)化應用項目數151項占96%,未應用項目數6項占4%,其中資金問題2項,技術問題2項。成果未應用的主要原因是資金和技術問題。
沈陽市科學技術局成果處
2016年1月5日





